清华大学江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人数 附2022-2020最低位次排名
一、清华大学江西高考录取分数线多少分
1、2022年江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70分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3名,招生录取人数为23人;
2、2021年江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85分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3名,招生录取人数为24人;
3、2020年江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86分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8名,招生录取人数为27人;
4、2022年江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44分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名,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;
5、2021年江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64分,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名,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;
二、清华大学在江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
1、2022年清华大学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
招生省份 | 年份 | 科目类型 | 所在批次/段 | 招生人数 | 最低录取分 | 最低位次 | 率属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江西 | 2022 | 理科 | 本一 | 23 | 670 | 43 | 教育部 |
江西 | 2022 | 文科 | 本一 | 4 | 644 | 10 | 教育部 |
2、2021年清华大学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
招生省份 | 年份 | 科目类型 | 所在批次/段 | 招生人数 | 最低录取分 | 最低位次 | 率属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江西 | 2021 | 理科 | 本一 | 24 | 685 | 43 | 教育部 |
江西 | 2021 | 文科 | 本一 | 4 | 664 | 14 | 教育部 |
3、2020年清华大学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
招生省份 | 年份 | 科目类型 | 所在批次/段 | 招生人数 | 最低录取分 | 最低位次 | 率属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江西 | 2020 | 理科 | 本一 | 27 | 686 | 48 | 教育部 |
江西 | 2020 | 文科 | 本一 | 3 | 649 | 13 | 教育部 |
清华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分数线(附2020-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) |
清华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人数 附2022-2020最低位次排名 |
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|
清华大学在北京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|
清华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分数线(附2020-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) |
清华大学医学部有哪些专业?2024比较好的专业一览表 |
清华大学内蒙古录取分数线及招生人数 附2022-2020最低位次排名 |
清华大学重庆录取分数线及招生人数 附2022-2020最低位次排名 |
清华大学在吉林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|
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|
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数线(附2020-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) |
清华大学在安徽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|
三、清华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
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,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。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,与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,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。1946年迁回清华园,设有文、法、理、工、农等5个学院、26个系。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,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,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,被誉为“红色工程师的摇篮”。改革开放以来,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,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。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、文科、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,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。1999年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,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。2012年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,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。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,通过实施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”,开展“双一流”建设,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、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。目前,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、59个系,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、工学、文学、艺术学、历史学、哲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、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、研究型大学。面向未来,清华大学将秉持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的校训和“行胜于言”的校风,坚持“中西融汇、古今贯通、文理渗透”的办学风格和“又红又专、全面发展”的培养特色,弘扬“爱国奉献、追求卓越”传统和“人文日新”精神,以思想为指引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正确方向、坚持立德树人、坚持服务国家、坚持改革创新,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“双一流”建设,实现内涵式发展,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,为国家发展、人民幸福、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或相关政策,您可以在91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。